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品牌界 >
任性地活,有趣地老——知名作家蔡澜去世!
来源: 2025-07-02 阅读:13
提要2025年6月25日,著名作家、美食家、电影人蔡澜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3岁。
2025年6月25日,著名作家、美食家、电影人蔡澜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辞世,享年83岁。他无儿无女,未婚未育,却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过得有尊严、有从容、有风度。他留下的不只是《蔡澜品味》《老了,才知道》这样的文字财富,更留下一份潇洒人生的精神样本,为这个时代提供了不一样的“老去的方式”。
在众多“无儿无女如何养老”“不结婚会不会孤独终老”的讨论中,蔡澜先生用实际人生给予了笃定的回应:“活得有趣,比什么都重要。”
蔡澜的老年生活:
无子无女,却不孤独
人们总爱在深夜恐惧将来,说“老了没人照顾多可怕”。而蔡澜的晚年,恰恰是这种观念的反证。
据悉,他在养和医院拥有一支超过十人的医护团队,专业细致、全天候守护,每月照护费用超过五十万港币。蔡澜用一生的智慧和努力,为自己建构起一个“安心老去”的空间。他不需要子女围绕在床前伺候,也无需依赖传统家庭结构来给予安全感。
他的晚年不是孤独的,而是被好生活精心包围着——好茶、好饭、好音乐、好书,以及偶尔的笑谈和怀旧。他的朋友很多,他的故事更多。他的精神,始终和这个世界热烈相连。
一笑:风雨人生后的豁达密码
去世前一个多月,有传闻说蔡澜住进了ICU,身体垂危。他本人却亲自回应了这则“病危传言”:“谢谢大家关心,未至于病危,请不必担心。一笑。”
那两个字——“一笑”,多像他一生的态度。
他曾说:“我有很多烦恼,我有很多痛苦。那怎么办?我就把它放进保险箱里,锁起来,再用几条铁链缠住,搬去海边,当一脚踢进大海里。”
如此幽默,如此豁达,蔡澜把生活的苦练成了人生的甜。他不否认痛苦,却不让它主宰人生。他像一个老顽童,又像一个彻悟者,轻轻一笑,便渡过人间百味。
不随波逐流的
快乐活法
在如今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太容易被“成功学”和“人设焦虑”定义:该结婚时要结婚,该买房时要买房,该升职时要升职。走“标准人生路线”,似乎成了唯一的安全感。
但蔡澜不是。他不结婚,不育儿,也不经营“成功人士”的人设。他说:“人和宇宙相比,只是一刹那。平稳的人生,一定很闷。我受不了闷,我决定活得有趣。”
他吃得好、玩得疯、写得自由、说得通透。对他而言,活着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任性地活,有趣地老”。
他的任性不伤人,他的有趣不迎合。他不是浪漫主义的逃兵,而是生活艺术的行者。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有无限种活法,关键是你敢不敢,愿不愿意。
活着,
就是别委屈自己
蔡澜曾说:“任性而活,是人生最过瘾的事。但别老是想而不做。做了,才对得起‘任性’这两个字。”他鼓励人们去吃想吃的、爱想爱的人,走想走的路,过不后悔的人生。
他也说:“人这一辈子只活一次,别委屈了自己。”
这句听来似鸡汤,但放在他的人生里,却真实得像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实在,滚烫,令人安慰。
在他写的《老了,才知道》中,他不传授养生之道,也不宣讲“延年益寿”的哲理。他只说:老了,要活得自在一点;要常常笑一笑;要记得善待自己,放过别人。
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还在影响人
如今,蔡澜走了。他走得安详,也走得有分量。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不婚不育,即使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光亮、优雅、有趣、自由。
他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之一,是美食文化的传播者,是散文创作的达者,更是一位活得明白的“生活哲人”。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怕老,不要怕一个人,不要怕不同。
他教我们用味觉感知人生,用文字滋养自己,用幽默疗愈苦难,用任性追求自由。
蔡澜说: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有趣地活着。”
今天,让我们记住这位有趣又通透的老先生,记住他那份对人生的热爱、对美食的钟情、对自由的执念,也记住他说的那句话:
“莫再等待明年,还有今天,今天非常重要。”
安息吧,蔡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