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品牌界 >
东鹏饮料:如何从“蓝领神器”做到行业一哥?
来源: 2025-08-06 阅读:11
提要“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广告词,看似朴实无华,却藏着一个国产能量饮料品牌长达二十年的逆袭史。
『品牌界』 盛夏午后三点钟,工地上晒得冒烟,办公室里昏昏欲睡,快递员在烈日下穿梭奔波。疲惫来得猝不及防,但总有一种声音,像广告词一样回响在脑海:“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广告词,看似朴实无华,却藏着一个国产能量饮料品牌长达二十年的逆袭史。
从边缘到“替代”
东鹏饮料的故事,要从一个“平替”说起。
在能量饮料这个市场,红牛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东鹏特饮一度被视为“穷人版红牛”——价格便宜,包装朴素,主要出现在路边小卖部和加油站。但正是这份“接地气”,为东鹏打开了中国下沉市场的大门。
对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快递小哥这些蓝领群体来说,能量饮料不是社交标配,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刚需。他们不需要花哨的广告,只需要一瓶真正提神、好喝、价格不贵的饮料,而东鹏,正好填上了这个空缺。一瓶3元的东鹏特饮,悄悄渗透进了中国数百万个劳作日夜。
产品、渠道、数字化“三件套”打赢硬仗
2015年前后,东鹏开始加速。
东鹏不只是卖便宜饮料,而是靠“产品力+渠道力+执行力”的三件套,打了一场漂亮的翻盘战。
首先是产品升级。PET塑料瓶+防尘盖,看似不值一提,却让东鹏在蓝领市场中遥遥领先。瓶子好拿、不易洒,盖子还可以二次利用当烟灰缸——这不是笑话,而是对使用场景的真实理解。
其次是渠道下沉。在别人忙着拼KOL、开旗舰店时,东鹏走进了城市角落、乡镇小店,和3000多家经销商、400万个终端门店建立起了密集的分销网络。
第三是数字化重构。从“一物一码”到“五码关联”,东鹏用科技打通了销售链条,让终端反馈、销量数据、回款周期都一目了然。到2024年,东鹏的应收账款不到1亿元,而合同负债却高达47.6亿元,其中大部分是经销商预付款——说明:产品畅销,经销商抢货,市场对它充满信心。
这不是运气,是执行力的胜利。
从“红牛对手”到“行业第一”
2024年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风声鹤唳,大盘震荡,红利不再。但东鹏却一路高歌猛进,以超过70%的股价涨幅成为A股食品饮料板块的“饮料一哥”。
年报也给出了漂亮答卷:158.39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0%;33.27亿元净利润,增长63%;市占率47.9%,正式超越红牛。此时,没人再说它是“红牛平替”了。
东鹏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重新定义“能量”。
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健康、无糖、功能饮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东鹏推出了“补水啦”系列电解质水。而在无糖茶、维生素水、植物蛋白饮料等领域,东鹏也在低调试水,用“低风险迭代”不断扩展边界。未来,它要的不是一瓶爆款,而是一个多品类、多场景的产品矩阵。这一次,东鹏不只是给你一口清醒,而是给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从南山小厂走向世界饮料舞台
东鹏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赴港上市的计划已经启动,但融资不是唯一目的。真正的意图,是借助国际资本平台,打开东南亚、中东、甚至欧美市场。这个曾经在中国边缘渠道打拼的小厂品牌,正在布局全球能量场,讲述一个“Made in China”的功能饮料出海故事。
东鹏饮料没有走高端路线,也没有打造“国潮爆款”。它不拍宏大TVC,不卖梦想、不讲情怀——它只是实实在在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以极致性价比、场景洞察、渠道铺设与执行力,一步一步爬到了行业之巅。这瓶看似普通的能量饮料,其实是一种品牌哲学。
这里是品牌界·趋势观,欢迎「订阅」。
在这里品读中国。品牌界的原创内容主张:「人物」品牌背后的创造者;「方法」品牌的真实生长路径;「文化」品牌与中国的关系;「趋势」站在风口看品牌的未来。商业合作微信:Yose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