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读懂县域 >

宜兴:一座低调小城的“第九密码”

来源: 2025-09-09 阅读:15

提要宜兴,凭借自己的方式,走进了百强县核心圈。

微信图片_2025-09-09_151407_289.jpg


『域牌·县域行』 中国百强县位列第九的宜兴,以2455亿元稳稳占据前十席位。这是一座人口不到130万的小城。放眼榜单前十,昆山、义乌、晋江、慈溪、常熟、张家港等县市,几乎都是外来人口蜂拥而至,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支撑起产业繁荣。而宜兴,却是一位“独行者”。

它没有动辄百万的跨县流入人口,也没有“鞋都”“小商品之都”“小家电之都”这样响亮的产业名片。但宜兴,依然凭借自己的方式,走进了百强县核心圈。

微信图片_2025-09-09_151412_077.jpg

低调的底色:从“紫砂壶”到“产业新高地”

在很多人眼里,宜兴的标签似乎是“紫砂壶”。一把壶、一座窑,讲述的是这片土地上的温润与匠心。但如果只看到这一面,就低估了宜兴。

这座苏南小城的底色,从来都是产业。过去,它曾凭借陶瓷、化工、电线电缆打下经济基础,如今又在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上加速布局。

中环、中车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正在宜兴生根,逐渐织就一张现代产业链的新图景。宜兴的目标明确:做苏南产业新版图中的一极。

人口之谜:没有“虹吸”,却能自我造血

如果说产业是城市的“硬实力”,人口就是支撑未来的“软实力”。看昆山,跨县流入人口超过110万,几乎等同于再造了一座昆山。看义乌,107万人口涌入,让这座“小商品之都”昼夜不息。看晋江,鞋服产业集聚百万外来劳动力,撑起“中国鞋都”。

而宜兴呢?2024年的跨县人口流入,只有20余万。

在榜单前十的县域中,宜兴是极少没有依赖“人口虹吸效应”的城市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后劲。相反,宜兴有自己独特的“人口逻辑”:第一,人均创造力强。2024年GDP2455亿元,人均GDP突破19万元,位列全国前茅。第二,学历水平高。宜兴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比例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宜城街道和环科园,大学学历人口比例已接近三分之一。第三,发展空间足。宜兴占地近2000平方公里,占无锡近一半,土地开发强度低于周边兄弟县市,为未来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留下巨大空间。

换句话说,宜兴并不是靠“人多”,而是靠“人强”。

微信图片_2025-09-09_151414_988.jpg

城市温度:诗意和未来的双重注脚

一座城市,不只是工厂和GDP的数字。

清晨,太湖岸边晨雾氤氲,市民慢跑于绿道,看鸥鸟掠过湖面;傍晚,丁蜀小镇的烟火气与陶土的温度交织,留下岁月的记忆。

这是一座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些荣誉不是冷冰冰的奖牌,而是市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最好注脚。

未来,随着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建成,宜兴将全面接入沪宁线,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交通格局的蝶变,将为这座城市吸引更多人才与资源。

域牌的答案

县域竞争进入深水区后,比拼的不再只是GDP和项目,而是谁能唤醒乡土认同、激活文化记忆,并找到与产业结合的独特路径。

昆山的答案是制造业,义乌的答案是小商品,晋江的答案是运动鞋服,而宜兴,则在“产业转型”和“生态人文”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平衡之道。域牌观点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最终不是体量,而是辨识度。

宜兴的故事正说明:即便不是人口虹吸型的明星城市,也能凭借高素质的人口、可持续的产业空间和独特的文化生态,在百强榜上稳居前十,成为低调却坚实的“县域样本”。这里是“域牌”,欢迎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9-09_151417_635.png   近期热点文章   


太仓:小城体量,如何跑进百强县前十?     龙口,凭什么能坐上百强县第7的“C位”?     从渔港到百强,荣成凭什么走进核心圈?     低调的“县域天花板”——慈溪:全球小家电背后的中国力量     晋江:这片“寸土”如何长出“寸金”?     江阴,为何是中国县域的“头号种子选手”?     乡土中国:理解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一座“县级市”如何变成“全国第一”?     2025中国百强县发布!域牌视角看“县域跃迁力”     域牌:一种源于中国实践的区域表达新范式     从城市出圈到区域自信,“域牌”来了!

微信图片_2025-09-09_151429_786.jpg

域牌公众号,一个关注县域经济、区域品牌、城乡融合、乡土表达的平台。原创内容主张:「解读域牌思想」、「记录县域实践」、「关注城乡融合」、「推动域牌共建」。联络咨询:creatup@foxmail.com 010-6546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