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读懂县域 >

江阴,为何是中国县域的“头号种子选手”?

来源: 2025-08-22 阅读:1362

提要江阴,到底凭什么?

『域牌·县域行』 当全国目光再次投向“2025百强县”榜单,江苏江阴再次稳居第二,仅次于昆山。这一名次早已不再让人惊讶——在中国县域版图中,江阴似乎总是那个最稳、最强、最不出错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25-08-22_154520_688.jpg


就在不久前,江阴正式跨过GDP5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站上”这个台阶的县级市。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县,经济体量已经超过全国六成以上的地级市,甚至逼近部分省份的体量。比起那些依附于特大城市辐射圈、沾了“大都市”红利的明星县市,江阴几乎是靠自己“一个人打天下”。

江阴,到底凭什么?


一切,从制造业开始说起

如果把中国制造业的地图铺开来看,在江苏南部长江边,会有一块异常闪亮的区域。江阴,就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县级市最为人熟知的标签,就是“工业强县”。

在上世纪的乡镇企业浪潮中,江阴“敢想敢干”的底色就已显露。那时,全国都在看江苏,而江苏又在看江阴。钢铁、化工、电缆、纺织……一批批企业从村镇冒出,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一角天地。

但江阴并没有止步于传统模式。近些年,它开始悄然完成一场“制造业革命”——不是放弃传统制造,而是将它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升级。今天的江阴,已经拥有62家上市公司、7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GDP,甚至出现了“高质量产值挤掉低效产能”的主动转型格局。

江阴人有句话:“主业不动摇,才走得远。”他们不跨界、不折腾,不讲风口,只专注把制造业做到了极致。

每一次进阶,都是一次自我革命

在江阴的工业地图上,有一项工程悄然展开:南征北战、东西互搏。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全域工业园区重构。从2021年起,江阴开始对分散的、低效的老旧园区进行整合与升级,3.88万亩低效土地被腾退,1.66万亩高质量产业空间被释放出来。那些曾经产值低、污染重的地块,如今变成了“亩均税收超百万元”的创新热土。

在霞客湾科学城,许多高科技企业的订单已排到了三年之后;在绮山湖科创谷,入驻的项目正在构建江阴下一个十年的创新基因。江阴用的是“空间换未来”,靠的是“腾笼换鸟”的果敢与魄力。

微信图片_2025-08-22_154524_763.jpg

这里不仅重产业,更重企业

江阴能跑到全国第二,不只是因为工业基础牢,更因为它懂得“如何对待企业”。

在江阴,企业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被服务的主体”。政府习惯“围墙外办公”,跑流程的不是企业,是政府;盯项目的不是投资人,是各级干部。

一位招商干部说过:“在江阴,我们不是招商局,是‘项目办’。”这并不是玩笑。

江阴高新区仅用一年时间,就为重点项目腾地1500亩;外资项目落地审批流程压缩到几天之内;半导体企业“江苏首芯”,从签约到投产,不到40天就完成了一整套流程。这种“有温度的效率”,让越来越多企业安心在江阴扎根,久而久之,也构建出江阴独特的营商生态。

精神的力量,藏在日常里

江阴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时爆发,而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在这里,很多企业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主业,不投机、不炫技、不跟风。对江阴人来说,“守住初心”不是一句话,而是做企业、搞建设、谋发展的共同信仰。

就拿法尔胜泓昇集团来说,这家总部位于江阴的老牌制造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时不过是一个乡镇小厂,最初只是生产钢丝绳的小作坊。而今天,它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特种钢丝、钢丝绳和缆索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铁、风电、电梯、深海工程等关键领域。

法尔胜不追“热度产业”,不碰房地产,也不去“做流量”。几十年来,这家企业始终坚持“钢丝这条线”,不断在材料技术、智能制造和国际标准上下功夫。比如,它参与建设了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复建等多个世界级工程,还成功打入欧美等高端市场。更重要的是,它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是传统产业,只要长期主义、技术创新、标准严苛,也能成为“隐形冠军”。

江阴人常说,“做企业就像种庄稼,年年有收才是真的好”。法尔胜的成长轨迹,也正是江阴制造业精神的缩影:专注主业、苦练内功、不问风口、稳扎稳打。

这,就是江阴之所以强的内核所在。不是奇迹,而是信仰;不是爆发,而是长期主义的回报。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自律,也是一种县域发展的精神底色。你可以在江阴的厂区里看到三代工匠一起工作的画面,也可以在村级产业园里发现市级服务站驻扎办公的常态。一座县级市,靠的是这种从上到下“只争朝夕、脚踏实地”的长跑节奏,赢得了时间的复利。

江阴,是怎样的“百强县”?

江阴之所以是“百强县”榜单中的稳定位置,从来不是偶然。

它不仅GDP高、产业强、项目多,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整套可以复制但难以轻易模仿的县域治理能力和现代产业体系:有进退有序的空间管理,有灵活务实的企业政策,有文化自信支撑的城市精神,也有一代又一代愿意留在这里、建设家乡的人。

在一片片翻新的老工业园区,在一座座数字化智能车间,在一项项向未来投射的政策实验中,江阴向外界展示着县域中国的无限可能。

它的成功,不只是县域的胜利,更是一座中国式现代化小城市的长跑样本。这里是“域牌”,欢迎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8-22_154527_567.png   近期热点文章   

乡土中国:理解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一座“县级市”如何变成“全国第一”?     2025中国百强县发布!域牌视角看“县域跃迁力”     域牌:一种源于中国实践的区域表达新范式     从城市出圈到区域自信,“域牌”来了!

000.jpg

域牌公众号,一个关注县域经济、区域品牌、城乡融合、乡土表达的平台。原创内容主张:「解读域牌思想」、「记录县域实践」、「关注城乡融合」、「推动域牌共建」。联络咨询:creatup@foxmail.com 010-6546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