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读懂县域 >

一座“县级市”如何变成“全国第一”?

来源: 2025-08-22 阅读:1257

提要在中国东部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地带,有一座既低调务实又令人瞩目的城市


微信图片_2025-08-22_144226_038.jpg

在中国东部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地带,有一座既低调务实又令人瞩目的城市——昆山。它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紧邻上海,是“苏沪之间”的黄金节点。虽然行政区划上只是一个县级市,但在中国县域发展史上,昆山早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连续19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一,以一个“小县城”的身份,创造出“大格局”的发展奇迹。

昆山不仅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更是世界制造业和高端产业链的重要集聚地。这里孕育了坚韧不拔的“昆山之路”,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昆山之治”,吸引着全球超4000家台资企业落户,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前沿样板。如今的昆山,不仅是一座以智造闻名的“产业标杆城市”,更是一座正在迈向世界舞台的“品牌之城”。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昆山再次稳居中国百强县榜首,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却依旧令人敬佩。

作为一个地处苏南的县级市,昆山总面积不到千平方公里,却拥有超过5000亿元的GDP总量,创造了“以县之身、挑省之梁”的发展奇迹。很多人好奇:昆山究竟凭什么能多年霸榜,成为中国最强县?

让我们从头讲起。

微信图片_2025-08-22_144230_796.png


从“无名小城”到“全国第一”

昆山靠的是“敢想敢干”

时间拨回到1984年元旦,昆山召开了一场长达10天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是昆山真正“醒来”的时刻。

当时的昆山还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地方。会议上,昆山人集体“照镜子”: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答案很明确——工业基础弱,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上海,交通便利。于是,他们定下了发展方向: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要敢于转型、敢于突围

一句朴素的认知深深扎根人心:“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在别人还在等政策、靠上级支持的时候,昆山做了一件“当时几乎没人敢做的事”:自己掏钱建开发区!

当年全国设立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没有昆山的名字。但昆山人不等、不靠、不怨,筹资1200多万元(只够盖几栋厂房),一头扎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中,开疆拓土、招商引资、拼命搞工业。他们相信:“哪怕是小马拉大车,也得跑起来!”

短短几年,奇迹发生了。


“台资热土”变身“制造之都”

招商不是拼运气,而是拼努力

昆山能崛起,还有一个重要关键词叫:台资

早在1990年代初期,第一家台资企业就落户昆山。很快,富士康、仁宝、沪士电子等台企纷至沓来。昆山成为大陆接纳台资最多的城市之一,被称为“小台北”。

这些台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产能,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全球的订单、完整的产业链。台资+工业区+昆山精神,成了昆山经济飞速起飞的“铁三角”。

到1999年,昆山的台资企业已超过5000家。工业产值的五成、GDP的三成、外资的六成以上都来自台企。

他们围绕台资主业,发展出光电、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链,昆山也就此告别了“农业县”的标签,真正走上“制造强县”的道路。


危机面前不退缩

从“代工经济”到“自主品牌”

不过,昆山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资源成本上涨,全球订单锐减。昆山大量低端代工企业面临倒闭,昔日高速增长的引擎开始“失速”。那段时间,周边城市有的掉队,有的失声,曾经风光的太仓甚至开始被边缘化。

但昆山没有退缩,而是再次选择转型突破

他们大刀阔斧进行产业升级:

  • 从“代工”走向“自主”;

  • 从“制造”走向“智造”;

  • 从“引进外资”走向“科技创新”。

如今的昆山,已经拥有超百亿元级的高端制造产业群,正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布局,真正迈入了“质”的时代。

微信图片_2025-08-22_144234_058.png


“人口+经济”的正循环

昆山不是一座“空心城”

相比许多“富而不聚人”的工业城市,昆山另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它构建起了“人口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昆山,常住人口已超200万,外来人口比例极高,但整体社会运行有序,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体系完善,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定居创业。

而这,也正是“域牌理论”所强调的:不是靠一座厂房撑起GDP,而是靠一整套城市生态激活区域活力。

昆山正是这样一座城市:它有产业、有温度、有活力,也有韧性。


“百强之首”的底气

来自精神

昆山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百强县之首,这不是偶然。它的底气不只在数字,而在于一种精神: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从上世纪自筹资金建立开发区、主动谋划产业布局,到九十年代抢抓台资机遇、率先打造制造业高地;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挺立潮头、稳住基本盘,到近年来坚定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昆山始终以“事在人为”的姿态、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这座县级城市从未躺在“第一”的光环中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刷新自我、突破边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韧性,在复杂的全球格局中稳中有进。它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以制造升级塑造优势,以城乡融合拓展空间,以产业链现代化链接世界。

昆山用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小地方也能有大格局,小县城同样可以对接国际舞台,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系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种始终向前、不惧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让“百强之首”不仅成为荣誉的象征,更成为中国县域发展的榜样和方向。

这,正是我们最看重的力量:不是被看见了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被世界看见。这里是“域牌”,欢迎关注。

000.jpg

域牌公众号,一个关注县域经济、区域品牌、城乡融合、乡土表达的平台。原创内容主张:「解读域牌思想」、「记录县域实践」、「关注城乡融合」、「推动域牌共建」。联络咨询:creatup@foxmail.com 010-6546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