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读懂县域 >

太仓:小城体量,如何跑进百强县前十?

来源: 2025-08-28 阅读:882

提要在江苏的县级市版图里,太仓并不算“大”。面积只有823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万,放在长三角,甚至有点“不起眼”。可就是这样一座“小城”......

微信图片_2025-08-28_153931_607.jpg

『域牌·县域行』 在江苏的县级市版图里,太仓并不算“大”。面积只有823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万,放在长三角,甚至有点“不起眼”。可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在2025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排在了第8位!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人均GDP,长期超过了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太仓,到底凭什么?

从一颗“德国螺丝”开始

时间倒回1993年。一家名叫克恩-里伯斯的德国企业,悄悄在太仓落户。那时,太仓还是一个不太出名的江南小城。没想到,这家企业像是点燃了“信号灯”,此后越来越多德国公司接踵而来:舍弗勒、马牌轮胎、大陆集团、麦德龙……

到今天,太仓已经聚集了500多家德国企业,是全国德企最密集的县级市。有人打趣说,走在太仓的工业园里,就像置身于“德国制造展厅”。舍弗勒集团在太仓的工厂,每天都在生产着世界领先的轴承零件。6000名工人和工程师,在这里把精密制造做到了极致。

而这背后,不只是产值和就业的数字,更是太仓制造业一步步追赶国际标准的缩影。

靠近上海,但不只是“跟随”

太仓的另一个“幸运点”,是位置。东临上海,南接苏州,西靠无锡,北依长江——这是长三角的“黄金十字路口”。过去,很多人以为太仓只是“上海的后花园”。但太仓没有满足于配角,而是选择做“合作伙伴”。

2006年,舍弗勒加码投资,设立亚太区研发中心;2016年,德国汉堡市在太仓设立“汉堡之家”;2018年,拜仁慕尼黑在太仓办起了全亚洲第一所海外足球学校。

从产业,到教育,再到体育、文化,太仓和德国的缘分早已超越“工厂”本身。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最“德国味”的城市;也有人说,它是上海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微信图片_2025-08-28_153934_588.jpg

一座城市的温度

太仓并不只是“GDP冠军”,它还有生活的温度。

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市民出门15分钟,就能走进公园。江南小城的慢生活,和现代制造的快节奏,在这里交织。教育方面,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都在太仓设立了分校区。年轻人不必远走,他乡就能触摸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

这也是为什么,太仓虽然不大,却不断有人才、企业选择留下。因为它既有发展的机会,也有生活的诗意。

从“错失”到“领跑”

太仓的发展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
改革开放初期,周边的昆山、张家港抓住机会,经济起飞,而太仓一度慢了半拍。但进入21世纪,太仓奋起直追——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布局高端制造,推动产城融合。如今,太仓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齐头并进,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一座“后发小城”,硬是跑进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十。

太仓的“域牌密码”

太仓的故事,正是“域牌”所关注的县域品牌逻辑:一个县级市的崛起,靠的不是面积大小、人口多少,而是能否找到独特的比较优势,把它做大做强。

太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借力上海,走向世界;以开放换开放,以创新促发展。小小太仓,正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颗“县域明星”。

今天的太仓,已经不只是长三角的一座“小城”。它是中国县域走向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深度融合的一块试金石。

太仓,用事实证明:县域,也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这里是“域牌”,欢迎关注。

end.png   近期热点文章   


龙口,凭什么能坐上百强县第7的“C位”?     从渔港到百强,荣成凭什么走进核心圈?     低调的“县域天花板”——慈溪:全球小家电背后的中国力量     晋江:这片“寸土”如何长出“寸金”?     江阴,为何是中国县域的“头号种子选手”?     乡土中国:理解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一座“县级市”如何变成“全国第一”?     2025中国百强县发布!域牌视角看“县域跃迁力”     域牌:一种源于中国实践的区域表达新范式     从城市出圈到区域自信,“域牌”来了!

微信图片_2025-08-28_132049_798.jpg

域牌公众号,一个关注县域经济、区域品牌、城乡融合、乡土表达的平台。原创内容主张:「解读域牌思想」、「记录县域实践」、「关注城乡融合」、「推动域牌共建」。联络咨询:creatup@foxmail.com 010-6546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