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传鉴大赏™ > 传鉴非遗大賞 >

千年一塔,盛唐再现。

来源: 2025-08-28 阅读:255

提要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佛经与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

0.png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佛经与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塔身五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将其扩至七层,自此高耸的七层外观延续至今。大雁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四面皆设石门。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碑刻,由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亲撰,被誉为“二圣三绝碑”,艺术与历史价值无可估量。

微信图片_2025-08-28_164341_635.jpg

这座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更是丝绸之路精神的见证。玄奘法师于贞观三年(629年)只身西行,历经十七年,跨越110多个国家,行程数万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天竺,求得657部佛经。他在长安慈恩寺译经19年,译出佛经1335卷,为中印文化交流立下丰碑。大雁塔正是他为安置经卷佛像而建,也是他一生信念与智慧的象征。

如今,传鉴中国携手长安造办处,借助AI技术复原了大雁塔建造的盛景:砖石垒砌、木架林立,匠人挥汗如雨,法钟声声回荡,仿佛时空倒流,重现千年前盛唐的工地与呼吸。

这是一次科技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也是文化记忆的再度唤醒。通过AI,我们得以穿越千年,见证盛唐工匠的匠心与玄奘的信念。大雁塔,依旧屹立在长安的天际,向世界诉说着信仰、智慧与文明交融的故事。

#传鉴中國·長安

   近期热点文章   

盛世长安,梦回唐朝!     非遗“活”化:数字时代的文化觉醒与创意破局     为什么国际大牌很多都“押注”中国非遗?     2025传鉴非遗大赏品牌命题介绍     传承之美·鉴赏之道 | 传鉴非遗大赏

000.png

传鉴大赏是IAI传鉴国际广告奖体系中的成员之一,致力于成为彰显创新力、文化力与品牌力的平台,成为连接文化创意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桥梁,记录中国文化的风向与创新趋势的新生力量。 版权所有©2025传鉴国际 010-65462208。

上一篇:盛世长安,梦回唐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