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品牌界 >
徐晓波:如何靠“替用户养牛”冲出乳业红海?
来源: 2025-07-17 阅读:18
提要2012年,香港海关对一个内地父亲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盘问。他拎着8罐为孩子准备的进口奶粉,却因超量触碰了政策红线。愤怒、委屈、羞辱,混杂成一股火在他胸中点燃。他就是徐晓波。
『品牌界』 2012年,香港海关对一个内地父亲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盘问。他拎着8罐为孩子准备的进口奶粉,却因超量触碰了政策红线。愤怒、委屈、羞辱,混杂成一股火在他胸中点燃。他就是徐晓波。
认养一头牛创始人 徐晓波
徐晓波当时的身份是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中层商人”,但在那一刻,他彻底决定离开地产,转身投入一个他从未涉足的领域——养牛。
|“一个泱泱大国,难道就做不出一杯好牛奶?”
从那一天起,徐晓波把“为用户养牛”作为人生的新使命,开启了一段看似疯狂、实则精准的创业旅程。
一杯牛奶的逆袭,从海关到牧场
在食品安全阴霾仍未散去的2012年,“认养一头牛”作为一个创意,或许还只是徐晓波一时的愤懑情绪。但两年后,当他斥资4.6亿建立起第一座现代化牧场,并从澳洲引进6000头荷斯坦奶牛时,这个创意已经变成了产业决心。
那些年,国产乳业正深陷信任危机,“进口才放心”是消费者的普遍心态。徐晓波不想靠低价厮杀市场,更不想再做一个三流地产商,他要做的,是用十年时间,重新建立起人们对中国牛奶的信任。
为了这杯“放心奶”,他带着团队跑遍7个国家、100多个牧场,去以色列学习高效农业技术,借鉴单产超过12吨的管理系统;他回国后建“明珠牧场”,花3年净化土壤、建立轮作制度,只为产出更有机的牧草。
|“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
他总结出“五好奶牛”标准:出身好、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工作好。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认养一头牛的奶牛单产已经突破13.81吨,远超行业平均,甚至超过很多欧洲国家。
不是卖牛奶,而是“替用户养牛”
徐晓波的“野心”从不只是卖牛奶。他更愿意说:“我们不是一家牛奶公司,而是一家替用户养奶牛的公司。”这个思路,几乎为认养一头牛开辟了一条独属的乳业路径。
一开始,他就决定自建牧场——虽然成本高、周期长,却能实现奶源95%以上自有。为用户可溯源,他把牧场开成直播间,用户随时能看到奶牛吃草、挤奶;他还把每头牛的“健康档案”做成身份证,一扫便知每日伙食、挤奶次数。连“养牛一天要花多少钱”,他也毫不避讳地说出来:“一头奶牛每天伙食费80元。”
这是一种极致的透明,也是一种极度聪明的信任设计。
用户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品牌的共同参与者。这就是“认养”模式背后的心理学:让人参与进来,自然更信任。
用户共创,是一场慢生意
徐晓波深知,乳业不是一个可以一夜爆红的赛道。他选择的是长期主义。
于是,你会看到认养一头牛的品牌操作,总是围绕“用户”而生:
用户反馈说“牛奶容易胀气”,他就找出2000头A2奶牛,推出A2β-酪蛋白牛奶;用户想喝更新鲜的奶,他就建冷链工厂,推出娟姗冷藏鲜奶;用户希望儿童奶更专业,他就推出“哞星人”儿童奶,填补市场空白;用户渴望与品牌共创,他就联合《人物》推出《中国式家庭2.0》,在城市商场建“城市牧场”,把用户从线上请到线下。
|用户永远是产品的出发点,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认养一头牛的“底层逻辑”。
在这个逻辑下,品牌与用户建立起了真正的“情感账户”。认养一头牛在抖音、小红书上拥有超4000万粉丝,复购率远高于行业平均;2024年营收超过50亿元,估值突破105亿元,再次登上《全球独角兽榜》。
他不是下场“卖牛奶”,而是“做一场农业变革”
相比很多资本高举高打的乳业品牌,徐晓波的风格极其“笨拙”又“真实”。
他不怕慢,不怕重,也不怕一开始就投入巨资打造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他带着极强的“非企业家使命感”在做事:
|“中国可以少一个地产商,但不能永远没有一杯让人放心的牛奶。”
认养一头牛并不完美,也曾面临“模式争议”“营收增长压力”等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品牌透明度、用户参与度、全链路掌控能力为评估标准的新消费时代,它的确跑在了前列。
当所有人都在讨论流量、投放、渠道时,徐晓波用十年时间“死磕一头牛”,硬是在乳业红海中,为中国品牌走出了一条信任曲线。
养牛,是一场时间换信任的游戏
在中国乳业的土地上,徐晓波像一个种地人。
他相信土地、相信技术、相信慢的力量。他不靠噱头、不靠补贴、不靠明星代言。他靠的是一头头真正健康的奶牛、一瓶瓶用户愿意复购的牛奶。
有人说他“过于理想主义”。可正是这种理想主义,让“认养一头牛”在十年内从0到50亿营收,从1座牧场到估值百亿的乳业独角兽。
而这个当初被海关扣押的男人,也终于用一杯牛奶,为中国家庭交出了一份答卷。
品牌界·人物志
记录每一位“用品牌改变世界”的实践者。
近期热点文章
从幕后到全球爆款,这个中国品牌做对了哪几步? 马寅和他的阿那亚 十年参半如何跑出“日化界的小米速度”? 金种子酒进入下一个关键决策期! 张联东:“蓝色洋河”的沉稳缔造者 在关税风暴中逆势增长—中国车企 陈妙林:用一生奔跑,为时代留下开元 侯孝海:“产业破局者”的时代精神 周钘:新生代营销将才的疾速进化之路 蔡澜:任性地活,有趣地老 在这里,品读中国
在这里品读中国。品牌界的内容主张:「人物」品牌背后的创造者;「方法」品牌的真实生长路径;「文化」品牌与中国的关系;「趋势」站在风口看品牌的未来。商业合作微信:Yose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