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品牌界 >

马斯克:我是如何看世界的?

来源: 2025-07-17 阅读:15

提要"我宁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想浪费别人一分钟的时间。"——埃隆•马斯克

『品牌界·方法录』在当今的创业浪潮中,很少有人能像埃隆•马斯克那样,持续地定义未来。从1995年钻地板接网线的Zip2,到2002年成立SpaceX、启动火星殖民计划;从把所有财产押注X.com(后合并为PayPal),到打造特斯拉、Neuralink、X.AI和Grok,他始终在用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具颠覆力的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见文末详解),撬动现实世界的边界。

微信图片_20250717142115.jpg

1.jpg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看世界的方式

第一性原理思维,并非马斯克首创,却因他的应用而成为现代创业者绕不开的关键词。

"本质上,就是把事物拆解为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事实,从零重建逻辑,而不是通过类比、传统经验去推导。"比如他重构火箭造价,不是看过去Space Shuttle的成本,而是回到最基本的材料:铝、碳纤维、钢、燃料等;然后计算材料成本,再重新设计制造流程。结果发现,火箭材料成本只是传统造价的1%-2%。

同样,在训练AI大模型时,X.AI被所有供应商告知:10万块H100芯片训练集群的建设时间至少要18个月。他的团队拆解了所有限制因素(场地、电力、冷却、电压波动),用工程思维逐一攻克,最终只花了6个月完成搭建。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在AI时代的实际体现。

|当主流路径陷入惯性与路径依赖时,回到原点,用基本事实和推理重建认知,是破局的开端。

2.jpg马斯克的事业

从来不是为了“炫技”

每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项目,背后都有一个朴素的目标: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文明提升边界。

他创办Zip2,是因为互联网刚兴起,但找不到能把地图、导航、黄页等信息整合的软件。他做PayPal,是因为跨行转账太慢太贵。他做SpaceX,是因为NASA没有人类登陆火星计划。他做特斯拉,是因为汽车工业转型太慢。他做X.AI,是为了构建更符合真相、更贴近人类理性的AI系统。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人类意识就像浩瀚黑暗中的微弱烛火,应该尽全力不让它熄灭。"

成为多星球物种、用AI理解宇宙本质、用电动车和太阳能解决地球能源问题,这些宏愿,不是商业噱头,而是他极致理性之后的选择。创业从来不是“讲一个很酷的故事”,而是为这个世界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只有愿景够深、使命够强,团队才可能穿越危机。

3.jpg创业是极致执行力+不自负

在马斯克看来,很多创业者失败,并不是输在资源、市场或时机上,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自负”。他形容:“当你的自负与能力的比值超出现实的可容忍度时,你就切断了与真实世界的反馈回路。”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你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听不到市场、用户和团队给你的真实信号。这种判断,并非抽象理论,而是他亲身踩过的坑——也是他成功穿越生死线的核心信念。

2008年,SpaceX前3次火箭发射全部失败。一次失败可以说是意外,两次是警告,三次就是灭顶之灾。彼时,他已经几乎将卖掉Zip2、PayPal后所有的财产投入其中。当年圣诞节前夕,公司只剩几小时的现金流,第四次发射再失败,公司就将倒闭,火箭梦终结。结果,第4次发射奇迹般成功——这不仅是SpaceX的转折点,也是马斯克“和现实握手言和”的一次胜利。他靠的不是赌运气,而是“务实到底”的执行力。

他没有“老板病”。在SpaceX和特斯拉,他经常和工程师一起在生产线熬夜,甚至亲自参与布线、调试、焊接。2023年为训练X.ai的AI集群时,他甚至睡在数据中心,和团队四班倒,连电缆都亲手拉。

|"我宁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想浪费别人一分钟的时间。"

他也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的战略家。他反复强调:“做有用的事,让自己对公司有用。”在他眼里,“有用”才是对一个创业者、团队成员、甚至CEO最基本的考核标准。光会讲愿景、融资、画饼,而没有真实落地能力,是不负责任的浪费。

微信图片_20250717142121.jpg

图片来源:SPACE X

马斯克不相信“技术浪漫主义”。他认为,“第一性原理+高强度执行力”,才是创业的终极组合。无论是火箭、汽车、AI还是脑机接口,这些原本属于政府、军工、科研机构的高门槛产业,最终被他一个创业者拿下,其实靠的不是“远见”,而是反复问一个问题:这事儿本质上最重要的变量是什么?我能不能一层层把问题剥开,做到别人不敢做的那一步?”他给年轻人的建议很简单:“先问自己,做的这件事,是否真能帮到别人?是否有价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计一切代价地把它做到极致。”

4.jpg超级工程,只有初创公司敢做

"如果不是我做,可能没有人会做。"

这是马斯克面对“送人类上火星”时的真实想法。他说,如果不由初创公司来尝试,就不会发生。军工巨头吃惯了政府订单,不可能主动承担失败风险。只有初创公司,没有包袱、没有惯性、没有KPI,才能押注1%的可能性。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硬科技、前沿技术、AI和清洁能源创业者:超大挑战、超高难度、极不确定性,是留给极少数愿赌服输的人。不要害怕“这是国家才干的事”,很多人类突破恰恰是由草根团队、被低估的年轻人率先引爆的。

埃隆·马斯克,是技术理想主义者,也是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者。他既仰望星空,也亲手拉电缆布管道。他从来不是天生的天才,而是一个始终站在问题根部、拆解、执行的人。

他的方法论——第一性原理、极致执行、长期主义、工程理性——不是给天才的“独家秘籍”,而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可以学习和践行的行动指南。在今天这个创业越来越浮躁的时代,重新学习马斯克的方法,也许就是我们看清现实、抵达未来的方式。

方法录.jpg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是一种思考方式,指的是将复杂问题拆解到最基本、最不可再简化的事实或公理(即“第一性”),然后从这些基础出发,重新构建认知或解决方案。它强调从0开始推理,而不是依赖惯性、经验或类比。

类比思维: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第一性原理:不管别人怎么做,我先搞清楚这事儿的底层逻辑、最基本构成,再决定怎么做。

举个例子:马斯克造火箭。传统思维会说:“火箭就是贵,历史上都这么贵。”马斯克会问:“火箭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原材料(铝、钢、燃料等)本身多少钱?”他发现火箭的原材料成本只占售价的1%-2%,真正贵的是设计、流程、思维路径,于是他用“第一性原理”重建了火箭制造流程,大幅降低成本,造出了SpaceX。

第一性原理的三个步骤:1.定义问题本质:去掉所有成见,问:“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2.拆解到基础事实:将问题分解到不可再简化的原理或数据层。3.从底层重构:基于这些“原子级”的认知,重新思考路径、模型或方案。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只是复制别人的做法。真正能够产生创新、颠覆、穿透市场噪音的思维,往往源于第一性原理。这是马斯克、乔布斯、贝索斯、爱因斯坦等人思维方式的共通点。

这里是品牌界·方法录,欢迎「订阅」

00.png   近期热点文章   

从火锅皇后到洪崖洞洞主:72岁何永智的人生逆袭      古茗:从奶茶王国走向现磨咖啡新战场      全球百强,谁在重新定义世界?|2025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透视报告      徐晓波:如何靠“替用户养牛”冲出乳业红海?      从幕后到全球爆款,这个中国品牌做对了哪几步?      马寅和他的阿那亚      十年参半如何跑出“日化界的小米速度”?      金种子酒进入下一个关键决策期!      张联东:“蓝色洋河”的沉稳缔造者      在关税风暴中逆势增长—中国车企      陈妙林:用一生奔跑,为时代留下开元      侯孝海:“产业破局者”的时代精神      周钘:新生代营销将才的疾速进化之路      蔡澜:任性地活,有趣地老      在这里,品读中国

合.gif

在这里品读中国。品牌界的原创内容主张:「人物」品牌背后的创造者;「方法」品牌的真实生长路径;「文化」品牌与中国的关系;「趋势」站在风口看品牌的未来。商业合作微信:Yose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