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品牌界 >

大窑汽水:一瓶碳酸饮料背后的“下沉叙事”

来源: 2025-07-17 阅读:13

提要在2025年这个炙热的夏天,引发了整个饮料市场的“大窑化”现象。

『品牌界·方法录』在2025年这个炙热的夏天,大窑汽水一如既往地占据着烧烤摊、串串店、小面馆的冰柜C位。在啤酒销量持续疲软、可乐势头放缓、0糖0脂的饮料不那么火的今天,大窑汽水却一路狂飙,引发了整个饮料市场的“大窑化”现象。

微信图片_20250717164418.jpg

大窑创始人 王庆东

这场现象级的逆袭之战背后,始于内蒙古一个骑三轮车卖汽水的普通工人——王庆东。

1.jpg从三轮车到餐饮“饮料一哥”

1990年代的呼和浩特,汽水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商品。彼时的王庆东不过是个在街头叫卖饮料的小商贩。他没有豪华的出身、没有背后的资本支持,唯一的本钱,是一股要做出点事情的狠劲。1996年,他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将其命名为“大窑”——这听起来像啤酒,但卖的是汽水;像小作坊,但野心不小。

为了做出差异化,王庆东尝试将汽水装进玻璃啤酒瓶,盖上金属瓶盖,“伪装”成啤酒的样子,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喝酒替代品”的社交场景需求,另一方面又切中“开车不喝酒”的政策红利。这瓶“像酒又不是酒”的饮料,从一开始就不是走寻常路。

王庆东还定下一个核心策略:把饮料主攻餐饮渠道。给饭店免费送样、提高毛利空间、统一瓶型、统一广告画面,“用老板喜欢的方式打动老板”,于是,大窑逐渐在呼和浩特站稳脚跟。但站稳脚跟只是开始。真正让大窑走向全国的是王庆东后来做出的另一个“胆大妄为”的决定:请吴京代言。

微信图片_20250717164423.png图 / 大窑官方微博

2.jpg吴京一签,全国皆知

在国产饮料集体走性价比路线的今天,很少有品牌会大手笔投入做代言,尤其是找一线大明星。而王庆东偏偏不信这个邪。

“你下注,别人才能跟你。”他一句话道破品牌生意的底层逻辑。大窑提出要“让大窑成为国民汽水”。于是,“硬汉吴京 + 大汽水”的组合上线:520ml超大容量,玻璃瓶、铁瓶盖、标志性花纹与“喝大汽水,上大窑吧”的洗脑式口号迅速刷屏。在地铁、影院、电梯间、央视广告时段,吴京的脸无处不在。他坚毅的眼神、战士般的形象,与大窑“粗犷、土嗨、但不凑合”的调性高度一致,成功为品牌注入“国民感”。

代言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品牌声量,更带来了经销商跟投的信心。对于一个以下沉市场为主要阵地的饮料品牌来说,这是一场足以“改命”的传播赌博,而它,赌赢了。

3.jpg在下沉市场

靠的不是便宜,而是“像样”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大窑的魔力在于:“看起来像是便宜的奢侈品”。但它用玻璃瓶的质感、大容量、酒精替代的使用场景,给了消费者一种“我花得值”的心理满足。尤其是在夜宵摊上,“点一瓶大窑”成了不喝酒人的社交默契——有气、有仪式、有身份感,还不会宿醉。

而在商家端,大窑给足了利润空间:每瓶进价3元左右,饭店可以卖5到8元,是传统可乐利润的三倍。因此饭店老板个个化身品牌代言人,不仅主动推荐,还“把大窑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大窑85%以上的销售来自餐饮渠道,远高于可口可乐在美国不到60%的餐饮占比。这是典型的“toB撬动toC”的打法,在渠道端“先做老板的生意”,再做消费者的生意。

微信图片_20250717164429.png

4.jpg逆流而上的“大汽水”

是时代的回响

我们正站在一个消费分化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讲究配料表干净、0糖0脂、主打“生活方式”的新中产饮品;另一边,则是大窑这样“不装”、“真甜”、“像啤酒”的汽水,堂而皇之地用“便宜大碗”反击克制与焦虑。前者贩卖自律与理想,后者唤起真实与放松。

在烧烤摊喝下一瓶大窑,那个“喝酒不开车,开车喝大窑”的口号不只是提醒,更是一种放下防备的心理暗示:你不是为了“健康”买单,而是为了“舒适感”。而舒适,就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东西。

"大窑化"不是倒退,而是反精致消费。

如果说蜜雪冰城是下沉市场的茶饮拼多多,那大窑就是碳酸饮料界的山寨版"可乐叛逆者"。它不讲生活方式,不贩卖文化标签,它贩卖的是实在——在一桌撸串、两斤羊肉的夜晚,来一瓶大汽水,仿佛全世界都能放过你。

大窑的现象,也反映了一个消费趋势的悄然反转:人们从"假装精致"到"真诚放纵"的过渡。无糖饮料给人希望,大窑汽水提供真实;前者是生活目标,后者是活着的慰藉。一个代表中产焦虑的自律幻想,一个回应草根生活的现实主义。

5.jpg王庆东的执拗与品牌的崛起

大窑汽水的崛起不是偶然,它是王庆东三十年坚持做“看起来土,但很能打”的饮料逻辑的总爆发。

他懂餐饮渠道、懂消费者心理、敢投广告、舍得代言人。他不是走高精尖路线的人,却靠着从市场缝隙中爆破出一个亿级品牌。

这是一种极具“中国式聪明”的品牌实践,也是一种极具“草根逆袭精神”的时代案例。在消费降级成为关键词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像大窑这样的品牌故事:不讲大道理,不炫高科技,但能真正抓住人心。

也许,大窑的成功告诉我们: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品牌,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潮的,而是“最懂你”的。不是讨好理性,而是服务情绪;不是降低价格,而是提高心理满足;不是跟风做"高端化",而是懂得做"生活化"。

从这个角度看,大窑汽水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新消费叙事里,一个被忽视已久的"反叛者"角色的成功上位。谁说饮料一定要"轻"?也许下一轮浪潮,属于那些足够"重"、足够真实、足够放肆的品牌。

这里是品牌界,欢迎「订阅」

00.png   近期热点文章   

蜜雪冰城:下沉战略,走向全球的国际野望      马斯克:我是如何看世界的?      从火锅皇后到洪崖洞洞主:72岁何永智的人生逆袭      古茗:从奶茶王国走向现磨咖啡新战场      全球百强,谁在重新定义世界?|2025全球市值100强上市公司透视报告      徐晓波:如何靠“替用户养牛”冲出乳业红海?      从幕后到全球爆款,这个中国品牌做对了哪几步?      马寅和他的阿那亚      十年参半如何跑出“日化界的小米速度”?      金种子酒进入下一个关键决策期!      张联东:“蓝色洋河”的沉稳缔造者      在关税风暴中逆势增长—中国车企      陈妙林:用一生奔跑,为时代留下开元      侯孝海:“产业破局者”的时代精神      周钘:新生代营销将才的疾速进化之路      蔡澜:任性地活,有趣地老      在这里,品读中国

合.gif

在这里品读中国。品牌界的原创内容主张:「人物」品牌背后的创造者;「方法」品牌的真实生长路径;「文化」品牌与中国的关系;「趋势」站在风口看品牌的未来。商业合作微信:YosePaul